红通通的辣油、翠绿绿的葱花、香菜,一碗热腾腾的宜宾燃面色泽十分诱人。不同于老式宜宾燃面的顾客自配调料,南京新街口的一家燃面馆老板娘刘江妹坚持为顾客亲手拌好面条。虽然经营面馆让刘江妹每天4点就要起床熬骨汤,但她依然在用热情感染顾客,用乐观激励儿女。2月24日,现代快报记者走进这家燃面小店,体会面馆背后的温情故事。

凌晨4点起床熬骨汤,她一天拌500多碗面

“看看吃点什么?燃面、抄手、酸辣粉都有。”中午12点,南京新街口商圈附近一家宜宾燃面面馆内,有不少客人在排队点单,老板娘刘江妹见有客人来,就抬起头招呼。话音未落,她就抓起一把面条丢入沸腾的汤锅里,几分钟后捞起来,加入味精、盐、辣椒调味,再把小排、辣子鸡、牛杂等浇头盖在面条上,最后撒上葱花、香菜做点缀,一碗热腾腾的燃面就在她的手中“诞生”了。

“102号,你的燃面好啦!”刘江妹招呼客人取面的同时,手上的活儿并没停止,片刻间,一碗饱满诱人的红油抄手也出锅了。

“我没有专门学过餐饮,主要还是自己在家里煮。”刘江妹说,燃面是每个宜宾人都会做的,但要做得好并不简单。再加上南京人和四川人的口味偏好有所不同,所以在开面馆之前,她先是自己在家里做,请亲戚朋友来品尝,再根据亲戚朋友的建议进行调整。

“老板娘,我来加点香菜哈。”刚点了一碗酸辣粉的小郭,轻车熟路地走到配菜前面自己加了香菜。小郭说,她是从苏州来南京出差的,已经到店里吃过几次燃面了,“这家面馆的口味不错,老板娘人还特别好。”

一碗碗燃面的背后,是刘江妹长年累月的辛苦。她告诉记者,她现在一天最多要拌五六百碗燃面,“这还不算,还要做羊肉粉和抄手,晚上下班肩膀都酸了。”为了做羊肉粉,她每天凌晨4点就会起床熬骨汤,“骨汤需要熬得时间比较久,大概五六个小时。”刘江妹说,期间她还要炒辣子鸡、香菇臊子等调味菜,不过店里的两位员工也会帮着她一起做。

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,店内就会迎来第一批顾客,晚上她要到11点才下班,回家洗漱休息都已经快凌晨1点了。虽然比较辛苦,但是她说能看到客人吃得开心,她就觉得是值得的。

从编织女工到燃面老板,她只愿孩子健康快乐

这样如陀螺般团团转的生活,刘江妹已经重复了十多年。今年42岁的她是一位四川宜宾媳妇,二十年前,刚刚嫁到宜宾的她第一次吃到燃面,麻辣鲜香的味道一下子吸引住了她。“我本来不爱吃面,但是觉得燃面很好吃,后来就自己开始学着做,做得还不错。”但是当时家里的条件不可能让她想到自己可以开一家燃面店。

很长一段时间,刘江妹都在温州的一家编织袋工厂打工。工厂里的工作辛苦而乏味,2008年,她一跺脚辞去了厂里的工作,请了掌勺的师傅,开起了川菜馆,而且一开将近十年。2017年的时候,她突然厌倦了在外打拼的节奏,关掉了川菜馆,来到了有哥哥在的南京。

同时,刘江妹也想起了久违的燃面味道,她先是在张府园地铁站附近开了一家宜宾燃面馆。今年1月份,她又把店开到了现在的位置。

△ 刘江妹女儿小谢在店内帮忙

记者看到,在刘江妹在忙着下面、煮面和拌面的同时,收银台前,一位年轻的小姑娘也没闲着,忙着点单、拿饮料给顾客。小姑娘今年21岁,是刘江妹的大女儿,目前在福建读大学二年级。现在趁着寒假,在店里帮忙。

“以前,妈妈比较喜欢吃各地的美食,但并不喜欢油烟气也不爱做饭。”小谢说,但是因为她和弟弟,母亲觉得自己必须辛苦赚钱。如今,她长大了,也越来越能够感受到母亲的辛苦,所以每逢放假,就会到店里帮个忙。

每天晚上,母亲都会忙到很晚,客人散了后还会在店里打扫卫生。小谢想帮助母亲做,但是母亲却舍不得,“她会让我把拖把放在一边,不愿意让我去拖地。”小谢说这话的时候,眼睛已经泛了红。

在小谢的印象中,母亲非常乐观、爱笑。她说自己偶尔难过的时候,母亲都会开导她。母亲也比较喜欢旅游,但是现在她把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是放到了最后,把儿女的成长放在了首要位置。

小谢告诉记者,她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,有能力照顾母亲,不让母亲再那么辛苦,那么累。

谈及未来的梦想,刘江妹说如果生意好的话,未来还是会再开分店,让更多在南京生活的人吃到正宗的四川味道,而一双儿女能够健康快乐则是她最大的心愿。